2024年12月17日
微信

讲座|婚恋中的偶像破碎与心灵成长(一):爱的渴望与吸引

作者: 石伊泉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4年12月14日 19:47 |

人的内心深处总会发出天然对爱的渴望,这种渴望从何而来?异性之间因为爱的吸引建立了亲密关系,那“吸引法则”是什么?你会吸引或会被什么类型的人吸引呢?

日前,一位从事十年心理学研究的高教授,结合真实的婚姻案例,通过讲座的方式,为大家分享了主题为“婚恋中的偶像破碎与心灵成长”的内容。

以下为第一部分内容:爱的渴望与吸引。

爱的渴望从何而来?

讲座一开始,高教授便分享了“婚恋偶像”的概念,他说:“婚恋中的偶像就是因着内在心理的缺失,对伴侣产生理想化的投射,把伴侣幻想为心目中理想的形象,渴求伴侣满足自我缺失的需求。”

高教授提到:“人内心渴望完整与圆满是建立偶像的根本原因,而造成人内心渴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。首先,追溯内在心灵的缺失,就在老亚当的罪那里。人犯罪后远离了上帝,人心便有了缺口。这个缺口是需要被填满的,如果没有从上帝那里满足,就会想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求。而亲密关系是人们常去寻求满足的重要渠道。”

“另一方面是从原生家庭的创伤而来,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不完美。父母在养育、教养孩子的过程中,无法给我们健康完美的爱,会带给我们伤害和缺口,这也会让我们不断寻求满足。”

为满足渴望而打造“偶像”

“然而,我们的缺口需要重回到上帝那里得满足,而不是从人那里被修复。毕竟人不能代替上帝,人是很有限的。这就是为何我们在恋爱、婚姻关系中总有许多求而不得的失望与痛苦。”

高教授分享说:“缺失会带来渴望,或者说欲望。人里面的缺口越大,越渴望得到满足,制造的偶像就越大。在亲密关系中,二人相互制造偶像,把自我缺失的那部分投射在对方身上,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拯救者,企图通过对方来满足自我缺失的干渴。”

寻找“偶像”——互补吸引

因为内心有渴望,我们就去寻找满足,那究竟会找怎样的伴侣呢?

高教授用一副手画简图为听众解释了“吸引法则”。

 d63mv2o23t2ofvziwl.png

图中左侧有两个字母A、B,分别代表两种不同人格的恋爱个体,A为人格完整型、B为人格有缺陷型。右侧的C、D、E、F代表不同可选的恋爱对象。

人格完整型的A,面对C、D、E、F四个对象,他会被哪一个吸引呢?

“当然是C。一个完整型自然会被另一个完整型所吸引,他不会被一个缺陷者所吸引。”高教授讲解说。

但如果考虑B,他是人格缺陷型,自己有一部分凹陷,把它看成是缺失。对于B,C、D、E、F中哪个能吸引他,哪个和他最适合呢?

听到有人回答C时,高教授分析到:“C太完整了,按常理,C应该瞧不上有缺陷的B。大家可以再看看E,这个是和他最匹配的。因为他们两个都有一些相似的部分,同时又有一些可互补的部分。尤其互补的部分,会产生天然的吸引。”

“这就是婚恋关系中吸引的‘互补法则’,吸引的原因是渴望完整与圆满。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,当B和E加起来,就会让两个个体都达到完整。”

“一般情况下,成熟人格的人之间彼此吸引,而有缺陷、极端人格的人也会吸引另一个有缺陷、极端人格的人,这让有缺陷的二者恰好形成互补。简单来说‘我有你没有’产生了互补吸引。”高教授解释到。

寻到“偶像”——齿轮般的契合

“如果一个人缺失的部分与另一个人过度发展的部分都过于极端,那他们之间就会形成一种‘依赖共生关系’。这种关系就好像两个人是一对互相依赖的齿轮,彼此契合,无法脱离对方。对对方的渴望程度越大,也越依赖对方。”高教授继续分享到。

 d63mv8fq2qefjb2w5e.png

高教授用图像继续为大家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,他解释说:通过图形可以看出,在完美的关系中,两者都是完整而独立人格的人,自然会各自保持独立,同时又能彼此相交。但在有缺陷的关系中,两者在一起就会合成看似完整的状态,因为能够互补。然而两者彼此不离、高度合一、有依赖又联合,却也可能相爱相杀。”

高教授举了一对“妈宝男”与“强势女”的例子来具体说明,他讲到:“男方是‘妈宝男’、依赖性人格、偏女性化性格特征、较感性。那他基本上不会找一个很温柔,和自己特质很像的妻子,而是比较容易找一个‘强势女’、有控制倾向、偏男性化性格特征、较理性的人。对他来说,对方身上表现出来的特质恰好是他的缺失。而女方一般也会被男方吸引,因为她缺失了男方身上的一些特质。他们可以互补,产生吸引。”

“这个关系中,可以看到有些成对匹配的内容。比如‘依赖’与‘控制’、‘女性化’与‘男性化’、‘感性’与‘理性’,都可以成为互补项。”

供奉“偶像”——伴侣登上神坛

高教授指出,“这种互补在刚开始时,会出现一个‘蜜月期’,两者因为彼此齿轮的契合,互相吸引、高度合一。二人会产生浪漫的感觉,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幻想,以为自己找到了完美恋人。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‘偏执型的幻想’。此时,对伴侣理想化的投射也将对方推上神坛、作为自己的偶像。

高教授总结此时的关系状态为:“对方是生命的中心和唯一;时刻关注对方;自己受到对方很大程度的牵制和影响,哪怕是一举一动能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。”

 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: Shutter Speed via unsplash.com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